-
北碚区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打造生态创新融合发展高地
北碚区以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引,聚焦打造生态田园都市区、科教人文创新城目标,通过发展智能传感器、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产业,加强招商引资,推动产业结构绿色转型,构建起具有区域特色的绿色生态产业发展体系。 一、优化产业结构,夯实绿色发展根基。北碚区立足生态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,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产业升级全过程,重点培育智能传感器、工业互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,推动产业向低碳化、智能化、高端化转型。近五年,北碚区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产值占比显著提升,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,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成效逐步显现。通过淘汰落后产能、推动传统产业技改升级,区域产业结构持续优化,为绿色产业体系构建奠定坚实基础。 二、强化科技支撑,激发创新驱动活力。北碚区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绿色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,持续加大研发投入,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连续多年位居重庆市前列。依托区域内高校和科研院所资源,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,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。在西部(重庆)科学城北碚园区内,西南大学科学中心等科研平台与企业协同创新,攻克传感器等领域关键技术,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,为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。 三、建设特色园区,搭建产业集聚平台。北碚区以西部(重庆)科学城北碚园区为载体,高标准建设重庆市传感器特色产业基地,通过完善基础设施、优化营商环境,吸引相关企业签约入驻。目前,基地(一期)已完工,一批技术领先的项目落地建设,形成产业集聚效应。按照规划,北碚区将进一步完善传感器产业生态,目标到2025年底,形成健全的传感器产业体系,集聚大量相关企业,规上企业销售收入实现突破,建成西部地区具有品牌效应的传感器产业园,打造辐射全国的传感器产业基地,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重要平台支撑。
2025-07-02
-
北碚示范引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打造区域发展样板
作为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阵地,北碚区以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为契机,持续优化政策环境、强化招商引资、激发市场活力,通过制定清晰的发展目标与行动路径,着力培育优质市场主体,提升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,正加速打造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区域样板。 一、构建政策支撑体系,夯实民营经济发展基础。北碚区此前已出台系统性政策文件,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。围绕市场主体培育、产业升级、创新驱动等关键领域,明确了包括市场主体总量、民营企业数量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等在内的发展指标,并制定时间表推动落实。同时,通过强化政策协同,在财政支持、融资服务、要素保障等方面形成合力,为民营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,持续优化发展土壤。 二、聚焦产业转型升级,增强民营经济核心动能。北碚区立足产业基础,引导民营企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、数字经济等领域集聚。在制造业领域,推动民营工业企业向高端化、智能化转型,提升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和数字制造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占比;在服务业领域,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,推动民营服务业增加值稳步增长。通过产业结构优化,民营企业产业链韧性不断增强,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。 三、优化营商环境,激发民营企业发展活力。北碚区持续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简化审批流程,提升政务服务效率,为民营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发展环境。在招商引资方面,围绕重点产业图谱,精准对接优质民营项目,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地,形成产业集群效应。同时,建立健全政企沟通机制,及时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问题,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,不断增强民营企业在北碚发展的信心与动力。 四、强化创新驱动,培育民营经济优质主体。北碚区注重民营企业创新能力提升,通过搭建创新平台、完善激励机制,支持民营科技型企业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,培育“专精特新”中小微企业。同时,推动民营企业对接资本市场,支持企业上市融资,壮大企业规模与实力。一系列举措推动民营企业创新活力持续迸发,科技含量与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,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 北碚区通过政策引导、产业升级、环境优化与创新驱动的多维度发力,正逐步将民营经济培育成为区域发展的新引擎。随着各项举措的深入实施,民营企业数量与质量双提升,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,北碚区民营经济发展的示范引领作用日益凸显,为打造民营经济样板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2025-07-02
有想补充的信息?点我投稿

- 联系我们
- 企业入驻
